商品訊息
商品訊息
綠建材標章起步3
(三) 「生態與再生」綠建材 善用再生、生態建材與地球和平共存
鋼筋水泥建築 台灣四處可見 耗費大量河砂 廢棄土石、磚塊不能回收利用嚴重斲傷環境
‧居家綠生活地球零負擔
生態的綠建材以往人類毫無節制地消耗資源,已使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年年劇增,除了造成地球氣候暖化,使冰山冰河大量溶解,過去百年來海平面因此上升20公分;如果二氧化碳的產量再不有效抑制,科學家預估未來百年,地球的平均氣溫將再上升攝氏2到3度,海平面可能上升65公分,甚至預測在2050年時將上升150公分;屆時所有沿海的居民將面臨嚴重水患,有些島嶼或國家甚至可能沈入海底長眠。
這等可怕的預言,不是天方夜譚,而是極可能發生在不久的將來。或許你會問:防止這種現象發生,我能做些什麼?很簡單,只要從居家生活環境做起,就能積少成多,減輕地球的負擔。
根據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統計,台灣的建築產業耗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,占全國總排放量的24.3%,接近四分之一;而建造鋼筋混凝土(RC)建築過程的耗能量,是鋼骨(SC)建築的1.2倍,因為耗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鋼骨建築的1.4倍,可見RC建築對地球環保有很大的殺傷力。不僅如此,RC建築所需的大量河砂,多半破壞了河川的生態,將來把建物拆除解體時,廢棄的土石、磚塊又不被回收利用,更成為環境之痛。
無奈,台灣是世界上使用水泥最多的地方,連20幾層的高樓仍大量設計成RC構造,這不但不利於防震,前後所產生的環境負荷可想而知。
在這種情況下,把營建廢棄物回收再利用,成了國內當前最迫切的課題之一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蕭江碧指出,減少建築產業耗能與二氧化碳汙染最有效的對策,就是促進建材的循環再利用,如此就不必一再向大自然攫取資源,殘害下一代的生活環境;目前歐、美、日等先進國家對建築物都有「建材回收率」的規定,也就是指定新建物起造時,必須使用3到4成的再生混凝土磚、再生木材等回收再利用的「再生建材」。
蕭江碧指出,根據近幾年的調查發現,國內拆除建物所產生的營建廢棄物中,除了高價的鋁、鋼筋、鋼骨等材料的回收率高達8成之外,對於混凝土、磁磚、玻璃、木材和塑膠等廢棄物幾乎不回收使用,造成台灣山河滿山滿谷盡遭這些營建廢棄物的汙染,而合法的棄土場和衛生掩埋場也因為大量的營建廢棄物,加速了它們壽終正寢的腳步,形同資源的雙重浪費。
有鑑於此,建築研究所今年底將建立「綠建材標章」,除了先前提倡的「健康」綠建材之外,也將優先鎖定九類營建廢棄物,進行回收再利用,透過公共工程採購管道,使「再生」綠建材大量被使用,帶動國內建材循環利用的環保風潮。
這九大類再生綠建材都是最常用在建築工程的材料,具有一定的市場性,分別是(1)高壓混凝土地磚(2)植草磚(3)圍牆磚(4)道路級配料(5)消波塊(6)公園遊憩區與風景區碎石步道舖面等六種混凝土再生產品,以及公共建築可使用的木質廢料再生粒片板、中小學淘汰課桌椅回收再製的粒片板、木片水泥版等三項木質再生產品。
蕭江碧說,初步推動這九大類再生綠建材,每年約要用掉400萬噸的營建廢棄物,如果以目前推估每年約1200萬噸的營建廢棄物產量換算,至少可減少三分之一的環境負擔。
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教授黃榮堯分析,這些再生綠建材要被市場接受,品質和價格十分重要,一般民眾對於再生產品常存有品質低落的錯誤印象,這使得接受程度降低,回收再利用市場無法擴展。事實上,國內近年來營建土木科技發達,一些再生磚的抗壓強度、透水性能都相當好,只要公家機關能帶頭採用,自然能快速降低生產成本,使價格大眾化。
同樣是地狹人稠的日本,對於都會區建築廢棄物的減量與回收利用非常重視,日本政府訂出營建廢棄物回收利用率目標,從1995年的58%再利用率,大幅提升至2000年的80%。200年3月建設省提出新法案,要求樓地板面積超過100平方公尺的拆除或新建工程,業主及包商應回收木材、水泥與瀝青等廢棄物,並於施工前7天向主管單位提報工程內容、預估廢棄物數量和回收計畫,未遵守回收義務的業主,最高將處20萬日圓,而包商最高也可罰50萬日圓,作法比國內先進,規定也頗為嚴格。
目前政府已針對道路刨除的瀝青混凝土,要求回收再利用;依照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頒布的作業要點規定,各機關的瀝青混凝土再利用率,新闢路段的路面工程從民國91年起須達10%以上,且每年增加10%。因此,建研所也希望未來再生綠建材的使用量,將比照瀝青混凝土的規定,每年以10%的速度增加,如此一來,營建廢棄物減量的效果將十分可觀。
其實,善用再生建材也能兼顧生態的保護。位於南投縣的內政部役政署前有一排行道樹,綠意盎然不僅賞心悅目,也有調節當地微氣候的功能;不過,為了增加停車位,這排有兩個人高的行道樹差點必須「搬家」,經由成大建築研究所教授林憲德出面獻策後,既能增加主管機關所需的停車空間,也做了最好的建材再生與生態保護的示範。
林憲德利用行道樹之間的空隙舖設植草磚,讓車輛可以平穩地停在樹蔭下,並利用廢棄的輪胎作為車擋,看到這些立在地面的輪胎,可以馬上聯想到停車位。值得一提的是,為了不破壞行道樹的成長環境,林憲德利用921大地震所產生的廢棄磚石磨成小碎石,舖在行道樹下,讓車輪來回輾壓不致硬化了土壤,保有原來可以呼吸、滲水的功能。
此外,所謂「綠建材」就是人體與地球環保較為友善的建材,除了先前談過的健康健材外,可循環使用、以及無匱乏危機的天然建材,都屬於推廣使用的對象,例如竹子、取自人工森林的木材、黏土等。
成大建築研究所所長江哲銘舉例,目前常用的油漆都是化學合成物,其成分中含有不少揮發性有機物質和重金屬,對人體健康危害甚大,而先進國家如德國已逐漸改用桐油、亞麻油等天然材質製造「生態油漆」,一些隔熱材使用保麗龍作原料,發泡劑則破壞地球上空的臭氧層,這些建材都有很高的「毒性」,國外已逐漸改採麻、羊毛、棉等天然纖維類的材料替代,功能相同,卻無毒無害;而一些填縫劑也改用蜂臘替代,這都是「生態」綠建材的發展趨勢,未來國內的綠建材標章制度也將加以認證。
【 民生報/A12版/綠建材專題報導◎ 記者鄭朝陽 ◎轉載金撰精品傢俱
】